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省内动态
无标题文档
关注省两会 | 致公党省政协委员在联组会议上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建言献策
日期:2024-01-25 来源:省政协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微信图片_20240201165455.jpg

1月24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民革组、民盟组、农工党组、致公党组、农业和农村组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主题进行讨论。省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沈莹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省委会主委周岚主持会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同志到会听取委员发言并互动交流。

马强、肖洋、周国翠、臧大存、李靖华、许峥、陈广华、郑劲松、祝正庆、夏加增、周小慧、徐晟、黄靖、钟小仙、魏洋、邓义军、魏红军等委员先后发言。以下是4位致公党界委员的精彩发言。

微信图片_20240201165501.jpg

周小慧委员(致公党泰州市总支主委,泰州市副市长)就大力促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一是发展电商集聚载体。积极构建与农产品专业市场相融合、与加工园区相配套、与生产基地相适应、与仓储物流相衔接的农村电商产业体系。在市、县层面,重点打造一批集物流中心、冷链仓储中心、生产加工中心、线上直播中心、线下展销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多位一体的电商基地,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将电商综合体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度高、议价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大型电商综合体。在镇、村层面,重点打造一批镇、村电商产业集聚区,推动冷库冷链、配送中心等向集聚区布点,实现以量换价,降低电商物流成本。

二是延伸布局配套设施。规划布局农村电商“新基建”,整合邮政、交通运输、供销、电商、社区等资源,建设产销衔接的仓储网络和贯通城乡的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建立县、镇、村三级物流统仓共配联盟。进一步强化“云仓”建设,通过下单在本地,发货在外地,实现更多经济价值。

三是培大育强电商品牌。集中政策资源,全力打造一批航母型电商平台巨头,引导主流电商平台与本土电商企业共建电商产业园,打响本土电商品牌。积极培育各地农村电商的主打品种和老字号、网红品牌,组织电商企业参加农展会、交易会、博览会等。推进电商与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旅游观光、农事体验、农展节庆等线下体验与线上营销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网红打卡地”。

四是强化电商人才培育。优化农村电商创业就业环境,充分发挥电商产业基地的作用,协助解决创业初期难题。整合人社、供销、农业农村等培训资源,建立实用性强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健全高校联合培养或委托技术服务机制,孵化大学生农村电商创业项目。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对农村电商产业集聚区、农产品网络营销、农村冷链物流、农村电商创业孵化等重点领域扶持力度,对有影响力的电商产业集聚区给予适当评优奖补,对重点电商平台、“苏”字号知名农产品品牌线上推广活动等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加强商务、供销、农业农村、邮政、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政策集成、工作协同,合力推进服务保障、平台建设、市场管理、数据归集等工作,营造良好的农村电商发展生态。

微信图片_20240201165508.jpg

徐晟委员(致公党扬州市委会主委,扬州市政协副主席)就建立黄海沿岸“绿色粮仓”提出建议。

一是完善沿海滩涂的管理体制,保护盐生植物资源。建立健全滩涂开发协调机制,协调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避免滩涂湿地大量围垦。摸清江苏沿海滩涂湿地盐生植物群落的区系组成及不同区域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厘清黄海滩涂湿地盐生植物资源的组成分类,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在开发过程中,避免破坏盐生植物资源原有栖息地,减少滩涂湿地水产养殖业及临海地区工业的养殖废水和化工污水排海。

二是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分类划分使用沿海滩涂资源。针对轻度盐碱地,采用水稻+小麦、小麦+夏大豆、水稻+油菜等种植模式;针对中度盐碱地,采用大麦+棉花、油菜+棉花、大麦+苜蓿等种植模式;针对重度盐碱地,采用草木犀+高粱、田菁+高粱等种植模式进行开发。基于天空地多源数据,对沿海滩涂土地资源进行精准区域划分,明确不同土壤地理性质的分级分类,分类分区、因地制宜实现滩涂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通过应用诱抗剂、起垄覆膜、土壤降盐剂、有机肥、绿肥还田等种植方式,改变土壤盐碱分布,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沿海滩涂土壤结构与功能、促进固碳减排、提升土壤健康。

三是加强科研技术支持,大力发展“海水种植业”。加大耐盐作物、苗木和果树等品种的筛选和培育,加大植物耐盐机制机理等基础性研究的科研经费支持力度,不断创制耐盐新种质,推动“以种适地”;“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双向发力,支持耐盐作物栽培技术的研发,并积极推动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培训,为种植户提供长期跟踪式指导服务;大力支持盐土改良技术的研究和技术实施的政策扶持,扩大可耕种滩涂面积用于发展“海水农业”;开展耐盐作物的营养价值研究,挖掘其特性品质和适合人群,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市场认可度。

微信图片_20240201165514.jpg

黄靖委员(致公党苏州市委会主委,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就推进农机绿色智能化提出建议。

一是壮大智能化绿色化农机生产基地。做长产业链条,将持续强链补链延链作为地方招商、项目投资的重点,不断提升全产业链制造能力。做大农机生产企业,推动骨干企业兼并联合、中小企业提档升级形成大型农机企业,实现研发常态化和成本集约化。做强农机产品质量,摆脱低端同质化竞争,倒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意识,逐步提高产品实用性和可靠性。

二是优化配套扶持政策。扶持重点要倾向智能化绿色化农机及技术,并将支持政策扩大到全产业链。一般农机补贴要逐步调低,补贴金额不超过设备或技术造价的合理比例,并采用退坡方式,倒逼生产企业逐步摆脱补贴依赖。在补贴对象上实行“优机优补”,结合生产企业工厂条件审查和农户体验,逐步完善农机性能评价机制,探索“企业+设备技术”目录方式,将补贴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中。

三是推动农机与农艺农地适配性。推动蔬菜等作物生产分工体系,大型基地根据各自的气候、土壤条件,专门生产少数几种适宜的作物,以简化农业机械的研发制造难度。同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进行宜机化改造。加强农机适地化研发,规整平原地形农机突出“大、全、快”,复杂山区地形、温室农机则要做好“小、巧、省”,注重山地丘陵地区的特殊农业机械、渔业类养殖、林果类后期采收省力化智能化机械及对水果运输保鲜类技术设备等研制。

四是完善保障体系建设。在攻坚项目设置上,把农机装备作为协同创新中心重点方向,鼓励打破学科、校际、校企壁垒成立联合体,共同承接智能化绿色化农机重大研发项目。在人才培养上,义务教育阶段用动漫、实践课等方式,培养孩子对农业农机的兴趣;在高校专业设置上,开设生物育种、智慧耕地、农林智能装备等紧缺专业,积极推进农工、农理、农医、农文等深度交叉融合,培育新兴涉农学科专业。在创新成果保护上,前端辅导申报商标、专利,引导相关方依法共享知识产权的市场化收益,后端加强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和对侵权行为的行政执法,形成农机创新的良好环境。

微信图片_20240201165521.jpg

魏洋委员(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就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绿色化发展提出建议。

一是调整绿色农产品产业布局。结合各地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估该地是否适宜发展绿色农业,分期分批建立规模化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构建绿色农产品营销网络体系,依托专业批发市场,构建全国统一的绿色农产品交易平台和绿色农产品连锁店。

二是培育一流品牌并进行精准营销。充分挖掘各地特色资源,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开展品牌认证与培育工作,加强绿色农产品品牌宣传力度,通过分析消费者消费数据与浏览数据,快速准确识别目标客户群体,实现绿色农产品精准营销,打造优质优价营销体系。

三是培养供应链企业绿色环保意识。引导生产和消费双方树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理念,并给予政策支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农户培训及“绿色证书工程”,提供绿色生产技术补贴,引导营销者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减少农产品流通污染。

四是完善供应链上下游协同机制。优化绿色农业供应链创新利益分配机制,让农业产业末端的从业者能够充分分享产业链升级带来的红利,实现供需两侧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上下游企业进行信息交互的信息平台,激励链内企业进行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供需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