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省内动态
无标题文档
聚焦全国两会 | 全国人大代表沈仁芳:脚沾泥土,为民代言
日期:2023-03-04 来源:现代快报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群众。”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依旧忙碌在调研一线。作为一位从业近40年的土壤专家,沈仁芳代表最亲近的是脚下的土地。他以专业所长履代表之职,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上为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鼓与呼”。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百姓“米袋子”的基础。沈仁芳和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多次建议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一纸建议”2022年初终得落地,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于同年开启。

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时隔43年开启“三普”。“‘二普’已经过去40多年,我国耕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变,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土壤性质剖面性状也发生很大变化,亟需从根本上把土壤‘家底’摸清楚。”沈仁芳代表曾于2018年、2021年提交相关建议,呼吁尽早对全国土壤开展“全面体检”。南京土壤所也多次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提交相关建议。随着“三普”的开展,沈仁芳代表也变得更忙碌了。根据安排,“三普”将在2025年完成,并计划建成土壤普查数据库与样品库,形成全国耕地质量报告和全国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在这期间,沈仁芳代表和土壤研究所的同事需要参与大量相关工作。

土壤安全,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头连着粮食安全。履职五年来,沈仁芳代表一有时间就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每年一半时间奔波在全国各地,和土壤“打交道”。他还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就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污染防治、土地综合利用、土壤取样监测等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土壤污染有隐蔽性,你看不见,而且清除起来比较难。”沈仁芳代表深知,土壤污染治理面临的是长周期、高成本、难修复等问题。不过,在他看来,“没有不良的土,只有不良的技术。”作为土壤研究的专家,沈仁芳代表长期从事土壤肥力、植物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不断寻找技术方案,利用清洁技术、基因技术,从源头为土壤“治病”。

连续多年全国两会,沈仁芳代表带来的建议都与土壤有关。2019年,他曾建议加快实施区域土壤酸化的分类阻控综合治理方案,采用农田土壤高效净土成套技术,建立耕地休耕修复技术体系;2020年,他又提出加快实施土壤健康管理重大基础研究,确立土壤健康标准,加快培育土壤健康管理产业;2021年,他为南方红壤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鼓与呼”,希望能完善技术,保持南方红壤生产力……


记者手记:

土壤研究并不“土”,高质量履职功夫在平时田间地头的日子里,沈仁芳代表脚下常常带着泥土,虽然挺废鞋,看着还有些“不修边幅”,但通过扎实的调研和科研工作,许多好建议和“金点子”便诞生了。多年来,在沈仁芳代表的带领下,南京土壤研究所掌握了多项土壤“硬核”改良和修复技术。从沈仁芳代表身上我们看到:土壤研究并不“土”。这些新技术和“金点子”,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最佳体现,它们服务于粮食安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也是人大代表高质量履职的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