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省内动态
无标题文档
【最美致公人 主委风采】 张红娣:一个赶路的“体育人”
日期:2017-04-07 来源:司马珂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XKY_3223.JPG

  2012年,张红娣从丹阳市副市长的岗位,走马上任镇江市体育局局长,成为一名“体育人”。有人说,她的“舞台”变小了,然而,她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只要勇于创新,天地自宽。而“创新、品牌、提升”这六字工作思路,更是成为她孜孜以求的“大体育”梦想之路的基石。

  体育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群众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参与度,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民众的素养情趣和大众的精神面貌。所以,张红娣成为“体育人”时,便将目光瞄准群众体育。

  如何让体育活动走近群众,将体育热情向基层和组织末梢传输,张红娣将重点放在了社会体育指挥员的培育上。今年,镇江的大街小巷,新的广场舞——“镇江快乐健身操”悄悄取代了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佳木斯舞”,许多镇江人都以能跳以自己城市命名的广场舞而感到快乐、自豪。广场舞背后的“推手”就是一支多达上万人的社会体育指挥员队伍。这一工作成效显著,到2013年,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中,达到国家级的就有136人,而常年活跃在一线则达有3000多人,位列全省前茅。

  体育场馆等设施的建设和开放,是群众体育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两年来,张红娣始终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抓手。2013年,健康路拓宽改造,体育场门口原来的两个免费篮球场将被征用。获悉此事,张红娣迅速行动起来,找相关部门呼吁协调,很快规划方案得到了修改,重新规划的一个篮球场出炉了。如今这个投入50万元,具有专业标准的篮球场每天都会迎来上百名市民活动;新的体育会展中心启用,在核心城区的老体育场成为众多开发商眼中的“香饽饽”。曾经有多位开发商向她伸出“橄榄枝”,想要一起“开发”,但张红娣都果断拒绝了;体育健身器材走进小区居民生活,她更是提出“买体彩就是热爱公益的理念”,呼吁社会关注体彩,关注群众体育设施的投入。

  在兴旺发达的群众体育背后,张红娣还有着体育人的更多深意。传统的举国办体育的体制模式正在转型,新形势下如何寻找和培养体育竞技人才成为她谋划的另一个重点。镇江的乒乓球有着传统优势,也曾培养出邬娜、秦志戬、范瑛等世界冠军。她提出要重新擦亮镇江“全国重点乒乓球城市”这块金字招牌,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的口号。2013年秋,她将千台万人乒乓球比赛进行了创新,将所有参赛人员进行年龄分组,采取了分站赛逐级选拔模式,而小学组及中学组的好队员则成为体育部门重点关注培养的“苗子”。

  用赛事选拔人才的同时,张红娣还开始尝试推进教体融合,“要让孩子们在热爱体育运动的氛围中长大,让学校成为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到2015年我们要创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要组建多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要孩子们掌握2项以上的体育技能”。关于推进教体融合实施意见,张红娣有着自己全新的构想“我们期待的是,能培养出一代代热爱体育的‘苗子’,让体育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体育是当今最火爆的绿色产业之一。镇江的现代体育产业如何启航,它的突破口在哪?这是张红娣思考的又一个问题。

  2013年,镇江体育会展中心落成,江苏舜天主场迁至镇江,中超足球赛事进入镇江。搭乘这趟“快车”,张红娣将目光瞄向了国内的大型赛事,开始将体育产业发展的触角率先伸向了体育竞赛市场。然而,高端赛事举办成本很高,出场费用动辄要几百万元,面对挑战,体育人必须首先解决资金问题。

  比如,一场大型赛事,运动员的住宿费用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为了解决这笔开支,她多次走进一家品牌酒店,请求支持。最终酒店负责人因为她的诚意给予极大的优惠。而她却主动提出了一个双赢的方案——给这家酒店冠名权。这在一些人眼里是一笔并不起眼的交易,但是张红娣将战略思维放向了长远,“我们并不是要它立时生多少利,而是把它当作一种市场引导和趋势,更多的是在培育这个市场,要让企业关注体育产业,引导它们进入体育市场。”显然,她的战略是成功的,当赛事结束后,企业负责人对她直呼“这样的企业形象宣传确实不一样,值!”

  “直通巴黎”是她在体育竞赛市场品尝到的又一杯成功“美酒”。由于有政府的支持,她很快在企业找到了赞助。赛事结束后,除去所有运作经费之外,举办方还有一定赢利,一扫最初“花钱买吆喝”的担心。对于这场赛事,至今张红娣仍感到振奋,“现在来看,这张牌真的打对了,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体育文化大餐,同时也产生了经济效应,更为可贵的是社会效应,通过体育赛事,镇江这座城市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宣传和提升。用体育经营城市,这是一种多赢”。全国乒协对“直通巴黎”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肯定,如今,他们有意将明年“直通横滨”的赛事摆在镇江举行。

  随着当前体育服务业市场的持续升温,她开始积极培育和引导各类健身俱乐部、健身会馆发展,培植体育产业项目。与此同时,结合镇江的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进企业与体育用品市场对接。她向丹阳传统眼镜行业推介体育眼镜的生产制作,向丹阳的木地板企业推介体育用地板,以提升产品附加值……

  “做出一个大体育格局”,是张红娣对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定位。多年来,许多大型赛事都与镇江擦肩而过,镇江人并没有大型赛事的运作人才和操作经验。人才和经验不是天生的,“不懂就学,不懂就问,大胆地干,大胆地闯,才能走出新路,才能积累经营经验,才能培养出一批体育运营人才。”张红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案头,一份《关于申办江苏省第19届运动会的调研报告》放置在显眼位置。显然,她已将眼光投向了未来国内的各大赛事。

  梦想在路上,创新在路上。张红娣谦逊地表示,体育局取得的成绩,是体育局党政领导班子和所有体育人共同拼搏的结果,她只不过是一个在路上行色匆匆的赶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