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省内动态
无标题文档
【关注省两会】大会发言:深耕“一带一路”市场  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去”
日期:2020-01-17 来源:省政协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米主委.jpg

米其智委员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员会发言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六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深耕“一带一路”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境外载体集聚效应更加显著。目前,全省在沿线国家投资项目共有近2000个,其中既有发展得很好的3家国家级境外园区,也有部分项目“走出去”后发展不顺。加之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省对外产业经济合作方面还存在着短板:

  一是走出国门“两眼一抹黑”,投资风险大。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不均衡,民族、宗教矛盾及国际关系复杂,企业一方面缺乏对当地国情的了解,“走出去”后面临政治、战争、汇率、文化等各类风险,政府提供的帮助手段还不够多。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准备不充分,缺少对东道国法律、政策、财税等方面了解,国内政府和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促进产业经济合作的政策难保障。二是孤军深入,产业整合协调性弱。省内企业习惯“孤身作战”,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产业链整链条出海的能力弱。加之沿线地区尤其是西延线,产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也难以依靠当地为投资项目进行上下游配套。三是步伐不一致,国企、民企联动性差。省内针对合作的保障性政策缺失,国有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民营企业“走出去”意识和能力均较弱。民企“走出去”后,业务模式大多是参与央企分包,难以承接更为高端的“投建营”一体化项目,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融资难的老问题。四是水土不服,国际化人才匮乏。企业所需的国际化人才短缺,合作模式拘于传统,加之当地法律法规不健全,后续管理过程矛盾纠纷多,多数企业家仍处在跃跃欲试却又难以入手的观望阶段。

  “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是我省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最大命题,为此建议:

  一、主动出击,加强政治互信,提升服务能力。“一带一路”倡议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共同向往美好生活的目标空前一致,我省应进一步加强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互信、文化互通,加大市场双向开放步伐。强化“友好城市”、“友好地区”等共建工作,探索制定区域性双向合作政策及协议,强化国际化区域产业对接的政策保障。加强对海外地区投资风险评估,及时对海外市场及地区发展做出内向型公开分析,为企业“走出去”做可靠引导。

  二、头雁先行,整链出海,形成雁行效应。根据产业链结构特点,有的放矢地支持部分核心企业率先出海,鼓励其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走出去。加大政府对核心企业境外投资的政策扶持,对其境外项目进行奖补的同时,研究并制定企业在国内业务的税收奖补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进一步强化政府境外投资平台建设,加大各类金融企业对政府平台内投资项目的关注,降低投融资门槛及成本,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护航。

  三、抱团出海,打造“联合舰队”,增强抗风浪能力。鼓励国企发挥“带头大哥”作用,围绕产业链布局“走出去”,先一步扩大并扶持企业在境外的服务市场,进而引领民营企业由“小舢板”抱团组成“联合舰队”出海。消除所有制歧视,在资金、项目获取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

  四、内外联动,用好国内国外两支队伍和两种资源。一方面重视培养东道国的本土化人才,特别要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管理工作,建立人脉,鼓励省内招收留学生的高校开设国际产能合作相关专业;支持“走出去”企业实行母公司培训制度,开办中文培训机构,将当地员工送来中国培训交流。另一方面,鼓励引导有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探索与沿线重点国家合作,在东道国开设分支机构;定期组织开展相应地区的政策解读培训,协助企业掌握业务开展地区的相关政策,将服务送到“走出去”企业身边。